二、燃料电池的技术难点
人们对纯电动汽车有所诟病的地方,在燃料电池汽车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那么为何燃料电池还没有成为新能源技术的主流呢?技术上的诸多难点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配合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发适合月球车的动力系统,通用在1966年推出了世界上的首款燃料电池汽车ELECTROVAN。
ELECTROVAN的货仓被储氢罐、储氧罐、燃料电池堆所占据(为了应对月球上的环境,必须配有储氢罐),整套动力系统的重量达到了1655kg,整车重达3220kg。
ELECTROVAN实在太重,而它的燃料电池堆功率又太小,导致这辆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需要长达30s的时间。另外,货仓被燃料电池系统占满,让它几乎没有实用性可言。在ELECTROVAN诞生后的几十年里,燃料电池一直在沉寂之中,它面临两大挑战:减小整套系统的重量和体积、提升燃料电池堆的功率。直到最近十年,燃料电池才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日系厂商在燃料电池技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丰田Mirai、本田Clarity Fuel Cell均在不影响车内空间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不错的性能和长距离的续航里程。
以丰田Mirai为例,它的燃料电池堆重量仅56kg,体积仅37L,输出功率却达到了114kW。同时,它采用了70MPa的储氢罐,可以在有限的体积内容纳更多的氢气,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
虽然日系厂商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燃料电池技术依然非常落后。
按中国目前的燃料电池技术,要把一套燃料电池系统放进一台常规的乘用车里问题不大,但是性能就比较难让人满意了。图为2017上海车展上一家中国公司展出的燃料电池汽车。
这台车所采用的燃料电池堆尺寸为846mm×421mm×364mm,重量90kg,输出功率30kW。和Mirai的燃料电池堆相比,它的体积大了250%,重量重了61%,功率却只有Mirai的26%。
另外,在储氢罐方面,中国目前还造不出70MPa的产品,国产燃料电池汽车采用的都是35MPa的储氢罐。为了保证续航里程,储氢罐的体积很大,所以国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以大巴为主。
在11月份举行的2017广州车展上,上汽大通的FCV80燃料电池汽车正式上市,售价为130万元,补贴之后售价30万元。FCV80是国内第一款正式上市销售的燃料电池汽车。
通过上汽大通FCV80,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中日燃料电池技术之间的差距。打开FCV80的尾门,我们可以看到储氢罐占据了车尾相当大的空间,影响了实用性。这就是35MPa储氢罐带来的劣势。
在底盘下方,还有一块体积很大的锂电池组。FCV80的电池容量达到了14.3kWh,而日系燃料电池汽车的锂电池容量往往只有1kWh左右。这是因为中国的燃料电池堆功率不够,需要锂电池来补充。
中国的燃料电池堆输出功率较小,一般只有不到50kW,而电动机的功率往往超过100kW。也就是说,当你全力踩下加速踏板,电动机无法全力输出,因为燃料电池堆提供的电流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只好增加一块大容量的电池,来补充额外的电流。
日系厂商在燃料电池技术上一骑绝尘,显然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研发和推广燃料电池的热情。2015年,丰田宣布开放5680项燃料电池方面的专利。不过这些专利对中国企业的帮助似乎不大。
日前根据海外媒体曝光的最新消息显示,品牌旗下Land Cruiser FJ车型,目前已由今年三季度推出至2026年初首发,预计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陆续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后期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并有望同步推出三种不同动力车型供消费者选购。
根据丰田官方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丰田改款的Tacoma皮卡车型销量猛增188.2%,达到 23,949辆,前三月销量增长了177.5%。其市场销量仅次于RAV4(41,509辆)和凯美瑞(29,661 辆),甚至超过了卡罗拉(21,495 辆)。
根据通用汽车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集团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6.7%,总交付量达到693,363辆。其中雪佛兰品牌一季度售出443,564辆汽车,同比增长13.7%;GMC品牌销量增长17.6%、凯迪拉克品牌销量增长17.8%。而别克汽车销量增幅接近40%,成为集团旗下一季度表现最佳的品牌。
根据福特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Mach-E(电马)的销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1%,总交付量从9,589辆攀升至11,607辆。而经典的福特野马双门版车型,销量下滑31.6%,从13,707辆降至9,377辆。同时Bronco的注册量猛增了35.4%,至32,595辆;Bronco Sport销量涨幅5.7%,至33,363辆、Escape(锐际)销量涨幅2.1%至37,357辆。
全新探岳L凭借机械质感与科技配置的深度融合,为偏爱传统驾驶乐趣的燃油车拥趸们提供了“智能+机械”双轨并行的终极解药。